時間:2021-09-05 點擊: 次 來源:網絡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人做事有三種境界: 第一種境界:為了生活,做了很多不喜歡的事; 第二種境界:有了資本,只去做那些喜歡的事; 第三種境界:為了進步,主動去做不喜歡的事。 讓你痛苦的人,往往是你的貴人;讓你痛苦的事,往往是你最需要提升的地方。 最近,我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:究竟是什么東西,讓一個人功成名就? 我想了無數答案,包括:奮發向上,行善積德,努力刻苦等等,但我都覺得是虛無縹緲,直到有一天,我悟到了這樣一句話:主動去做那些讓自己痛苦的事。 當這句話從我內心傳出,我終于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,我終于找到了答案! 美國名校芝加哥大學的一位教授到訪北大時曾提到:“芝加哥大學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是——做困難的事,因為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,就必須做那些困難的事?!?/p> 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,都是在用苦難修行。 有一種快速修行的方式叫”苦行僧“。這些僧人蓬頭垢面、衣衫襤褸,總是主動去忍受常人認為最痛苦的事,如長期斷食,甚至斷水、躺在布滿釘子的床上、行走在火熱的木炭上、忍酷熱嚴寒等事情。 他們讓自己勞其筋骨、餓其體膚、空乏其身,這樣就可以更快地獲得精神自由和靈魂解脫。 苦行僧就被認為是修行的一條捷徑。就是因為和其他修行的人相比,他們在同樣的時間內吃的苦更多/更深。 這些年來,我一直都有一種潛意識:我所能享受的每一份幸福,都是平時修行出來的,是我平時積攢的福報。 一個人是不能平白無故的享福的,也就是無功是不能受祿的,否則就是在損自己的福報,這是我強烈的意識,以至于我每當有一點小成績,都會用同種程度的痛苦抵消掉那種快感。 我還總結了一個苦難守恒定律: 苦難,是人生的基本特征,每一個人一輩子吃苦的總量是恒定的,它既不會憑空消失,也不會無故產生,它只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,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。你越是選擇現在逃避它,越不得不在未來犧牲更大代價對付它。 如今這個時代,越來越多的人都想過上一種面朝大海、春暖花開的生活,動不動就想環游世界,動不動就想尋找自由。 其實現在年輕人最大的問題,不是我們越來越浮躁了,而是原來越不愿意直面痛苦了。 上帝作為整個宇宙的設計師,他最精巧/最公平的一個設計,莫過于給人類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枷鎖: 凡是能讓你“爽”的東西,一定也能讓你“痛苦”。同樣,凡是放你痛苦的東西,最后一定能成全你! 比如良藥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,寒門出貴子等等。人生,先苦就后甜,先甜就后苦。這也是世界的平衡法則。 |
下一篇:神奇的數字:1428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