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2-02-02 點擊: 次 來源:北青網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平時養生,可能大家都比較注重吃吃喝喝。食療養生咱確實也講了挺多,今天就來聊點別的吧,比如穴位。 說到穴位,很多人都會覺得太復雜、太專業,其實一些保健穴位,找起來、按起來并不難。 下面,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常用的養生穴。動手按一按,每天幾分鐘,不花一分錢,輕輕松松把身體養好。 手上有個“助眠開關” 按按倒頭就能睡 手腕處的神門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,常按可補益心氣、安神助眠。這個方法尤其適用于氣血虧虛、陰陽失調引起的失眠。 位置:在手腕橫紋靠內側的位置,從無名指與小指的指縫延伸下來,到手腕根部末端的凹陷處。 方法: 仰臥床上,頭、軀干、腿自然放平,兩手心相合,五指交叉,握置于丹田上。 先用左手大拇指壓迫按摩右手神門穴,默數1至120;再換用右手大拇指壓迫左手神門穴,默數1至120。如此往復兩至三遍。 腳底藏著“補腎開關” 冬天最該多按按 雙腳是人的“第二心臟”。腳底穴位密集、匯集多條經脈,這里就藏著一個保健要穴——涌泉穴。 腳心上的涌泉穴,是腎經經脈第一穴。常按此穴,可激發腎經氣血,補腎固精,固護陽氣。 常按涌泉穴還可增強體質,有助于預防感冒、增強記憶力、緩解手腳冰冷等不適,還能改善睡眠。 位置:足底部,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。 方法: 先用一側大拇指點按另一側的涌泉穴。每次3分鐘,之后換另一只腳操作。 泡腳時按按更好,也可雙腳作相互交替的對搓動作。 腳上有個“滅火開關” 一按澆滅火氣 肝主“生”,所以肝易生火。肝火旺時,會出現眼紅眼干、耳鳴口苦、舌邊紅、急躁易怒等癥狀。 腳上的太沖穴,是一個降火的“開關”。陰經原穴均稱“太”,“沖”指要沖,此穴血氣盛,故名太沖。常按此穴,能平肝降火、解郁安神。 位置:位于腳大拇趾、二趾趾縫間上兩指寬的凹陷處。 方法:用拇指按住穴位,朝腳趾的方向來回按揉,每側按摩約5分鐘。 肚子上有個“通便開關” 一開腸道暢通無阻 天樞穴是我們觀察大腸功能的窗口,要想了解大腸功能,不妨多摸摸天樞穴。若無明顯痛感,就說明腸道比較健康。 如果有便秘的困擾,可以按揉天樞穴來幫助排便,但要注意須按順時針方向按揉。 位置:平臍向兩側旁開兩寸(約三指寬)。 方法: 取站立的姿勢,兩腳分開與肩同寬,用食指、中指的指腹按壓天樞穴; 在刺激穴位的同時,還要向前挺出腹部并緩慢吸氣,隨后上身緩慢向前傾并呼氣。反復做5次,然后兩腿并攏坐下。 在按壓天樞穴的同時,左腿盡量向上抬,然后收回,換右腿上抬、收回。抬腿動作也反復做5次。 Tips:天樞穴具有通便和止瀉的雙向調節功能。如果想止瀉,可按逆時針方向按揉。 脖子上有個“暖氣開關” 常按手腳都暖和了 低頭時,脖子后面正中有一個突出的高骨(轉動脖子時這個凸起是不動的)就是第七頸椎,它的下方就是大椎穴。 中醫認為“大椎通陽”,因為這個穴位是督脈與六條陽經的交匯點。常按大椎穴可以通絡散寒,緩解手腳冰涼的癥狀。 大椎穴還可用于預防感冒。如果覺得感冒襲來,出現頭暈頭痛、鼻塞、咽癢等前驅癥狀,可以多搓搓大椎穴,有助于振奮陽氣,抵御外邪。 位置:位于后正中線上,第七頸椎往下推到凹陷處。 方法:每日早、晚各用手掌搓大椎穴5-10分鐘,感覺酸脹發熱即可。 身上有個“化血栓開關” 打開就能清血管、防血栓 這個“化血栓開關”,其實就在我們的腳上,只需一個小動作,即可打開它。這個小動作就是抬腳。 這個動作在醫學上有個專門的名詞:踝泵練習。通過踝關節的運動,起到像泵一樣的作用,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,從而預防血栓的形成。 方法: 雙膝自然伸展,用盡全力勾腳10秒鐘后再用盡全力繃腳,反復進行。 每次勾腳、繃腳,要盡量達到最大幅度,動作要盡可能緩慢柔和,雙腳可以同時做。 |
上一篇:比跑步和游泳更簡單!疾病都怕它,還能提升免疫,在家就能做
下一篇:沒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