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2-02-02 點擊: 次 來源:網絡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中醫認為,脾在五行中屬土,是人體的“后天之本,氣血化生之源”。 具體來說—— 脾能運化谷食,把人體從外界攝入的原材料,轉化為體內所需的東西,繼而傳輸布散到全身各處; 脾能運化水濕,把喝進體內的水轉化為身體所需要的津液,并運輸到全身。 若脾出了問題,運化不了,容易導致食欲不振、腹部脹滿,體內過多的水濕排不出去,繼而腦袋像被裹住了,又重又困;肢體沉甸甸的,屈伸不利,整個人都打不起精神。 故而,養好脾對人的身體尤為重要。 多吃黃色食物,養好脾 中醫認為,黃色五行屬土,入脾。常多吃黃色食物,能養護脾胃。 ![]() 南瓜 南瓜不僅具有黃色食物的特點,其所含的果膠也可以保護胃黏膜,讓其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,促進潰瘍的愈合,很適宜脾胃不適的人食用。 南瓜山芋粥 原料:南瓜、山芋、粳米適量,粳米少許,紅糖適量。 做法:把南瓜、山芋洗凈去皮切丁,把粳米淘洗干凈,放在鍋里,加入適當水,煮一個小時左右,快要出鍋的時候放入適量的紅糖調味即可。 功效:養胃健脾,補肝益氣。 ![]() 小米 小米是五谷之首,性溫,有健脾和胃的功效。 ![]() 小米熬粥,補氣健脾、消積止瀉,可以調理因脾虛所致的久瀉、消化不良及積食腹痛等癥,日常不妨多食。 需注意的是,小米性偏涼,虛寒、氣滯者不宜多吃。 ![]() 土豆 中醫認為,土豆味甘、性平,具有補氣、健脾的功效。且含大量蛋白質、B族維生素等,可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。 ![]() 土豆,放涼了再吃 生土豆中抗性淀粉的比例為75%,熟、熱土豆中的抗性淀粉比例只有3%,當把熟的熱土豆晾至室溫,其抗性淀粉比例又升高到12%。 所以,蒸土豆涼至室溫再吃,才是最佳方案。 ![]() 紅薯 紅薯味甘色黃,甘味、黃色都對應脾,而脾胃互為表里。所以,紅薯有補益脾胃、促進消化、強身健體的功效。 但注意紅薯吃得過多,容易出現腹脹、打嗝等癥狀。胃部不適、覺得燒心時盡量別吃。 常練2功,強脾胃 運動于身體的好處不言而喻,但就加強脾胃功能而言,脾實和脾虛人群的鍛煉方法有所區別。 脾實者,以年輕人居多,要讓四肢動起來,多出點汗,以利水濕排泄?,F代流行的運動方法,如慢跑、騎自行車、健美操、游泳等有氧運動。 脾虛者,以老年人居多,他們生理功能下降,本就氣虛不足,一味地動,只會增加身體損耗,故需要以“運化臟腑”的靜功為主,推薦2套傳統養生功法,尤其適合脾胃虛弱者。 1、八段錦第三式——調理脾胃須單舉 ![]() 方法步驟: ①自然站立,左手緩緩上舉至頭,翻轉掌心向上,并用力舉托,同時右手下按附應。上舉時注意吸氣。 ②待左掌頂天,右掌按地,胸中大氣已滿,稍停頓后,左手下降,同時注意呼氣。最后左右手自然下垂。 ③左式做完,交換右式,反復5~8次。 功效:此乃八段錦第三式,通過左右臂上下牽拉,配合身體的扭轉,能對脾胃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,有助于調節氣血運行,改善脾臟功能。同時,還使脊柱和周圍肌肉得到了鍛煉,增強了脊柱的靈活性與穩定性,有利于預防和舒緩肩頸酸痛。 2、《黃庭內景之五臟六腑補瀉圖》——脾臟引導法 ![]() 方法步驟: ①伸腿坐于地墊。一只腳向前伸,另一只腳向后屈于臀下。兩臂交替向后拉伸,各15次。 ②手勢。正身跪坐,兩手按地,身體前傾,扭頭,向左后方怒目圓睜,然后換右后方,各15次。 功效:按中醫理論,肝膽屬木,脾胃屬土,木能克土。兩臂在交替向后拉升時,有一個相互制掣的力量,使兩肋的肝經和膽經得到了舒展,從而能夠克伐脾胃的濕邪之氣,達到養護脾胃的功效。 |
上一篇:提升免疫力,還得看中醫!營養學專家30年經驗,這么吃最強身!
下一篇:沒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