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<object id="1inyv"><strong id="1inyv"></strong></object>
      2. <object id="1inyv"><strong id="1inyv"><address id="1inyv"></address></strong></object>

        1.  手機版 | 登陸 | 注冊 | 留言 | 設首頁 | 加收藏
          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 健康常識 > 文章 當前位置: 健康常識 > 文章

          補氣名方——四君子湯

          時間:2022-02-02    點擊: 次    來源:網絡   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
          四君子湯,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?!爸螛s衛氣虛,藏腑怯弱,心腹脹滿,全不思食,腸鳴泄瀉,嘔噦吐逆,大宜服之。人參(去蘆),甘草(炙),茯苓(去皮),白術,各等分。右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通口服,不拘時。入鹽少許,白湯點亦得。常服溫和脾胃,進益飲食,辟寒邪瘴霧氣?!?/p>

          清代醫家吳昆在《醫方考》中對該方的主治和方解作了精辟的論述:“面色痿白,言語輕微,四肢無力,脈來虛弱者,此方主之。夫面色痿白,則望之而知其氣虛矣;言語輕微,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;四肢無力,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;脈來虛弱,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。如是則宜補氣。是方也,人參甘溫質潤,能補五臟之元氣;白術甘溫健脾,能補五臟之母氣;茯苓甘溫而潔,能致五臟之清氣;甘草甘溫而平,能調五臟愆和之氣。四藥皆甘溫,甘得中之味,溫得中之氣,猶之不偏不倚之君子也,故曰四君子?!?/p>

          面對氣虛病證,治當補氣,選用人參,當為對證用藥。應該說,這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證、法、方、藥,不需再用他藥。但是氣為什么會虛?

          治氣虛不單補氣,還應該增強體內生化氣的能力,于是佐用了“補五臟之母氣”的白術。脾土為五臟之母,脾健則氣有來源。還有,機體所需為清氣,氣虛則濁生,補氣尚需祛濁,于是佐用了“致五臟之清氣”之茯苓,祛濁所以致清。

          三藥同處一方,需要有調和者,需要有守中(中焦)者,于是佐用了炙甘草。當然,有了甘草,藥味也較易入口。

          若嘔吐,加半夏以降逆止嘔;胸膈痞滿者,加枳殼、陳皮以行氣寬胸;心悸失眠者,加酸棗仁以寧心安神;若畏寒肢冷,脘腹疼痛者,加干姜、附子以溫中祛寒。煩渴,加黃芪;胃冷,嘔吐涎味,加丁香;嘔逆,加藿香;脾胃不和,倍加白術、姜、棗;脾困,加人參、木香、縮砂仁;脾弱腹脹,不思飲食,加扁豆、粟米;傷食,加炒神曲;胸滿喘急,加白豆蔻。(以上方藥僅供參考,應在醫師指導下應用)

          上一篇:國醫大師楊春波:脾胃濕熱證治思路及用藥經驗

          下一篇:沒有了

          免責聲明 | 聯系我們
          備案ICP編號:滇ICP備14003571  |   QQ:394859516  |  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新城路2618號  |  電話:18069785909  |  
          Copyright © 2022 威動力網 版權所有,授權www.guilinsightsee.com使用 Powered by VISONDY.COM
          91av在线